距离从来不是路的远近
距离从来不是路的远近
《浮生·聚散》回望来时路:浮生若梦,聚散有常\n?《父亲进城》\n \n父亲对外出怀有很重的抵触:不愿坐长途汽车,不喜欢抽水马桶,讨厌大街上到处都是人;可真正拴住他的,从不是这些细碎的习惯,而是院外那几亩入不敷出的薄田,是离开几天就会被荒草吞掉的土坯房,还有圈里那几只廉价的羊。\n到中年才懂,我们早把他乡过成了故乡,老家却成了地图上越来越远的坐标。\n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牢笼,后来我们才明白,父母的牢笼叫故土,而我们的牢笼是他乡,一个走不出去,一个无法回来。故乡的土地困住了他们,远方的生活锁住了我们。他们的四季是庄稼拔节的声音,是放不下晨雾里羊圈的暖光。我们的昼夜是车水马龙的轰鸣,是日复一日的生计。\n?《带着全家去旅行》\n \n作者带家人进行了拖了很久的旅行仪式,这也使我真正意识到\n角色和位置的大转换,小的时候我们生病,忙前忙后的是父母,现在进医院,父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处处听从我们的安排,换我们忙前忙后,原来不知不觉间,角色早已悄然翻转 —— 换我们拿着病历本穿梭在诊室间,换我们把温水递到他们手边,角色和位置的大转换使我终于意识到那份从前由父母撑起的家庭凝聚感,终于轮到我们稳稳接住。\n?《天下有羊》\n \n一只在老家价值三百块钱的羊,在路上就已经彻底消耗完了自己的价值,到北京之后就剩下一个概念了,这只羊到达城市,仿佛需要从零开始,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n就像老家的粮食,在田埂上一斤卖不上一瓶矿泉水的价,可兜兜转转进了城,裹上包装、摆上货架,我们要花好几倍的钱才能买到。我总忍不住想,它们最初的价值,是父母凌晨弯腰收割的汗珠,是风吹过麦田的清香;最终的价值,是城市餐桌上的一碗热饭,是我们胃里的一丝慰藉。可从田埂到餐桌,那道城乡之门像个奇异的转换器,进去时一切归零,出来时价格翻倍。\n这些用价值学、经济学能讲通的道理,落在父亲这样的养羊人、种粮人身上,却只剩一声轻叹 —— 我们唯一的议价权,永远停在那三百块的起始处,停在粮食刚离田时的低价里。?\n \n????\n城乡之间的距离,从来不止是路的远近。是父母舍不得的故土与我们离不开的远方,是一只羊从三百块到 “无价值” 的落差,是一粒粮食从田埂到餐桌的溢价。可无论差异多深,那些藏在价值背后的爱与牵挂,从来都一样重 —— 父亲守着故土,是守着给我们的根;我们望着远方,是望着让他们安心的未来。\n#浮生·聚散\n#故乡情怀\n#亲情与陪伴
上一篇:拿生命在消耗
下一篇:想财富自由,先投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