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颠覆直觉的经济真相
五个颠覆直觉的经济真相
五个颠覆直觉的经济真相——\n一、通胀不只是物价上涨\n2022年美国超市货架上的鸡蛋价格暴涨300%,人们普遍认为是供应链中断导致。其实这轮通胀的根源是美联储两年间将货币总量增加了40%。当货币如潮水般涌入市场,每个鸡蛋对应的纸币数量自然变多。\n现代经济中,通胀本质是货币超发的滞后反应。\n二、贸易战没有赢家\n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时,美国消费者每月多支出44亿美元。更吊诡的是,中国输美商品价格仅上涨20%,剩下5%差额由美国进口商承担。\n这印证了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当两个国家停止贸易,就像让C罗种田、袁隆平踢球,双方都将损失效率。\n三、免费才是最贵的\n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模式\"制造了惊人错觉。你用30元购买视频会员时,实际支付了看广告的时间成本+个人信息价值+选择焦虑成本。\n芝加哥学派认为,所有免费服务都在用交叉补贴暗中收费。当你在商场领取\"免费试吃\",商家早已把成本摊入商品定价,经济学称之为\"价格歧视\"。\n四、最低工资可能适得其反\n西雅图2015年将最低时薪从9.5美元提到15美元后,低收入者月收入反而减少125美元。企业用减少工时、裁员、机器替代等方式应对成本上升。\n劳动经济学显示,当工资超过边际生产率时,企业必然缩减用工。就像要求包子铺给每个学徒发万元月薪,结果只能是关店歇业。\n五、GDP增长不等于财富增加\n某地砍伐百年红松制造一次性筷子,GDP增加200万元;化工厂污染河流后再花500万元治理,GDP又增500万元。这种破坏性建设在GDP统计中都是正向指标。\n西蒙·库兹涅茨发明GDP时警告:绝不能把福利开支当收入,但全球仍陷入增长迷思。\n这些真相揭示经济规律的反直觉性:超市价签背后是央行印钞机的轰鸣,\"关税大棒\"最终打在自己身上,\"免费\"标签藏着隐形成本账本。经济学本质是研究选择的科学,而每个选择都标着看不见的价格标签。#经济大环境 #世界的真相